2023届苏锡常镇高三一模作文解析及考场佳作以及阅卷反馈与试卷解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3届苏锡常镇一模作文阅卷反馈
一、审题与立意
1.审题
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简述吴易昺决赛经过,逆转翻盘才得以夺冠,这对个人和国家来说具有突破意义。第二段回溯吴易昺此次夺冠前的不利境遇,以及自己经历停赛再到夺冠的精神状态——为了热爱的事情,坚忍不拔全力以赴。材料情感导向明确,并不需要学生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加以审视;此则材料也并非“一事多人”“一事多因”的材料,需要学生针对主体、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从而确立好几个立意角度。因为命题人已从原来的新闻报道中筛选了三个主题词——热爱、坚韧、突破。
可部分学生依然出现了审题问题。如学生脱离“热爱.坚韧.突破”,另起炉灶,谈挫折与失败;或将关键词“热爱”改为“兴趣”,“坚韧”替换成“坚持”“坚强”;或截取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语作为自己作文的立意,而没有关注出题老师提供的抓手;甚至还有学生审题时脱离材料本身,直接谈青少年的成长、国家的建设。
为什么在指向如此明确的境况下,学生依然会出现审题错误呢?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缺乏全篇意识,只关注材料提供的具象话题,忽视材料提供的价值引领——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第二,学生存在惯性思维,主观判定把热爱、坚韧、突破三个关键词替换成其他近义词这一写作行为并无大碍,可实际上脱离材料的主题词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学生在阐述主题词的内涵时,可以调用既有的知识经验——近义词,进行内涵界定,但一定不能在文章伊始就移花接木。第三,学生有标新立异之嫌,本以为是另辟蹊径,可其实多揣摩题目意思才是写一篇好文章的前提。
2.立意
紧扣“热爱.坚韧.突破”三个主题词的学生,就能立好意了吗?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如果学生提笔只写吴易昺的热爱、坚韧和突破,那么还停留在证明命题人观点这个层面,没有不动声色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吴易昺只是学生观照人生和社会的一面镜子,囿于镜面,何谈突围?那么如何建立主题词和社会人生的联系,让立意能向更深处漫溯?或许要回到文本,抓住细节,既能看到命题人为读者构建的显性空间,又能具有发现并解读隐性空间的能力,从而明确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
比如何为突破,突破在材料中的体现是“成功”“成就”,那么突破的定义止于“成功”吗?吴易昺是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可在世界排名是第58位。相较于世界第一,就名次而言,他并不夺目。可我们为什么依然认为吴易昺实现了突破?因为他跨过了逆境造成的阻碍。假设吴易昺在新一届ATP中以更差的成绩夺得了冠军,我们还认为他完成了突破吗?不,他只是获得了成就,而非成长。成功不一定标志着突破,突破意味着一个人的丰富,多样性的完善和人格的成长。学生提笔写吴易昺的突破,不全是为了瞻仰他的成就,更是借他写出高中生的精神风貌——相较于争夺第一,我们在乎的是能从9秒8跑进9秒5;写出社会导向——敢于从18岁的顺境挣脱出来,直面新的逆境,脱下自己的“长衫”。
行文之前,明晰主题词的内涵,方能提笔拟题。
二、思路与层次
1.拟题
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拟题上还有很大的问题。有些题目照抄三个主题词,毫无灵魂;有些题目直接替换主题词,如“有热爱,有定力,终有突破”、“从兴趣说起”;有些题目一看就有偏题之嫌,但是行文又扣题,不利于阅卷老师阅卷,如标题为“失败的人生”,下文其实扣住了三个主题词。有些题目长而空,如“以热爱为动力,以坚韧为桥梁,方能达到突破的彼岸”;有些题目故弄玄虚,让阅卷老师云里雾里,如“悄悄为你打开一扇门”“用爱铸造矛与盾”等,还有些题目存在逻辑错误,如“热爱+坚韧=突破”,难道具备热爱和坚韧两个要素,就一定会得到突破这个结果吗?
拟题要紧扣住中心,题目是精简版的核心观点,不是论题,要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较为恰当的标题如“热爱为帆,坚韧为舵,驶向彼岸”“热爱抵岁月漫长,行而不辍方致远”“寻梦而行,向阳而生”“望远山而力行”等。
2.定观点句
(1)中心观点句出现较慢
部分学生入题太慢,行文至一半才出现观点句。
(2)分层论点不能精准扣住主题词
由于审题不清,或概念界定不够精准,有些学生在论点句中不断用近义词替换主题词,如前半部分写热爱,后半部分不加以解释就换成了兴趣;有些学生在行文过程中发现对主题词的理解有偏差,又在后文进行修正,把“坚守”又改为“坚韧”,造成主题词过多,分论点不能合力指向中心观点句。
(3)三个主题词呈割裂状态
找到主题词不难,难的是理清主题词之间的关系。仅仅架构三者的因果关系,是将关系简单化。学生甚至会割裂三者的关系,将文章写成三个独立的段落,每个段落的观点句互不相干,已然是三座孤岛。学生的思维较为单一,更多的是线性思维,二元对立思维,而缺少思辨意识,无法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让学生明白多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对立统一的;可能是并列的,也可能是先后的;可能是因果的,也可能是互补的。从而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思辨能力?要深挖材料里的细节,只局限于三个主题词,学生因视域有限反而容易“肘之伸屈、襟有不掩”。要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毕竟采得百花才能成蜜。
落实观点句,意味着搭好论证框架,接下来要层层推进。
3.层次建构
好的文章是有层次、有肌理的。每一句话都在说一个清晰的意思,上一句启发着下一句,下一句子延展着上一句,彼此支撑,形成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元,而段落之间又有着意脉的关联,因此,全文整体才会神完气足,形成完整的意义组织。比如《东坡的三度空间》一文善用关联词,使文章的各个部分和观点句形成呼应状态。且在文章结尾,由东坡三境上升到你我之境,行文思路清晰。
三、素材与表达
素材是砖墙,使文章这栋房屋更加坚实,好的素材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例证要为观点服务。学生无例可举、所举的例证不恰当,无法证明观点,亦或赘述例子的具体情节而忽视举例是为议论做准备的本质,导致学生无力从例证中引申出自己的观点,表现为叙而不议。第二,例证不能是老生常谈,至少要新瓶装旧酒,比如学生习惯于用谷爱凌、樊锦诗的例子。可还有学生就能紧扣热点,选择了较合适的素材:
(1)高考励志女孩被网暴,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人们对坚韧的抛弃。
(2)滑雪冠军徐梦桃一战再战终成功
(3)西西弗斯在逆境中对抗命运的惩罚
(4)贝多芬用《欢乐颂》证明耳聋并不能阻止坚持作曲弹奏的坚韧
(5)香奈儿女士对女性困境的突围
(6)史铁生放下如影随形的痛苦和不堪,在《我与地坛》中突破自己,完成救赎。
优秀例证:
那么如何让素材打动人心?还需要语言的修饰。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最佳,若是不能,也要掌握修辞的使用,使论证方法方式更多样,从而让观点被表达得更为清晰、精准、生动。这条路,任重道远。
教学建议:
1.进行审题训练,提高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材料本身,检索关键词。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能把材料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去观照,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把握材料的现实指向,进而在写作中有的放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而不是泛泛而谈、空发议论。
3.关注经典课文的素材发掘。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加强写作训练和写作指导,包括整文训练和片段训练。
2023届苏锡常镇高三一模作文解析及考场佳作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时间2月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吴易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来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回溯吴易昺的网球生涯,18岁时包揽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男单和男双冠军,进入职业网坛后,他受到训练和伤病困扰,一度暂停比赛,个人排名也遭遇断崖式下滑。但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做到更好:“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感叹:“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关系类思辨性作文,命题借吴易昺的励志故事,要求学生以主题征文的形式,表达对“热爱·坚韧·突破”的思考,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吴易昺为了所热爱的职业网球,坚忍不拔全力以赴,赢得冠军,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成就了精彩人生。他的励志人生给人启迪,写作核心就是征文主题的三个词,对这三个关键词语的关系可作如下理解:
1.“热爱”“坚韧”是因,是条件,“突破”是坚忍不拔全力以赴的结果;因为“热爱”所以“坚韧”,进而实现人生“突破”;只有“热爱”并“坚韧”,才能实现人生“突破”;如考生将“突破”理解为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意识,论述在“热爱”“坚韧”“突破”的“加持”之下,因而能永不止步于已有成绩的,正常评分;
2.“坚韧”源自“热爱”,“热爱”激发了“坚韧”,即便身处“逆境”“挫折”“失意”等“阴影”中,也依然执着,精彩终会不期而至;
3.“阴影”不是人生的必修课,不是立意的重心,是附著于“坚韧”这个词的,是因为“热爱”,而靠着“坚韧”克服了“阴影”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人生“突破”,如果以“阴影”为写作关键词,其中能抓住“热爱”和“坚韧”进行论述,也视为基本切题,只讲“阴影”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围绕“热爱”“坚韧”“突破”说理的,视为偏题;
4.“突破”不仅仅是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最终完成质变的结果,它也应该是贯穿因“热爱”“坚韧”而奋斗全过程的一种精神引领和动态生成。
【评分建议】
1.建议44分切入;
2.能很好地表达清楚三者的关系,并能侧重其一为论述重点,且逻辑严密,构思精巧,素材妥帖,建议48分以上赋分,鼓励打高分;
3.三者都涉及,三者关系表达较为清晰,但论证角度略显单调和认知欠深刻,建议45分左右赋分;
4.三者都涉及,但没有能紧密勾连,只是平面展开,建议40-42分赋分;
5.三者只有其一,譬如只谈“热爱”促进事业和人生等,建议36分以下赋分;
6.语言富有表现力,书写漂亮,文面清晰,可酌情加1~3分。
【考场佳作1】
【考场佳作2】
【考场佳作3】
【考场佳作4】
【考场佳作5】
2023届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三十年前,布拉克曾更直白地说过,绘画并非矢志于“重新建构一个别致的事实”,而是矢志于“建构一个图像性的事实”。如此看来,绘画就不是对世界的模仿,在对肖像画的美的经验里并没有画作与模特是否“相像”这回事。即使画家在画真实的物件时,他的目的也从来都不是去召回此物件本身,而是在画布上制作出一场自足的景象。将画作的主题和画家的手法这二者区分开来是不合理的,对子美的经验而言,画作的主题全在于画家在画布上构造葡萄、烟斗或烟盒的手法或曰方式。
面对一幅画,关键不在于找到更多的关于此画之主题、关于此画起源处历史情境的参考线索,关键在于——正如对物本身的知觉那样——按照画布上落笔痕迹中处处都在无声地给出的指示去凝视、去知觉这幅画作,以期所有这些指示——无需任何话语、无需任何推理——形成这样一个严格的有序整体:我们即使不能够理解这一整体,也会觉得其中没有任何的随意之处。
(摘编自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的世界:论哲学、文学与艺术》,王士盛 周子悦译,人民出版社2019版)
材料二:
儿童作画主要凭感受与感觉。感觉中有一个极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大眼睛、 黑辫子、苍松与小鸟,这些具特色的对象在儿童的心目中形象分外鲜明,他们所感 受到与表现出来的往往超过了客观的尺度。因此也可说是“错觉”。但它却经常被 某些拿着所谓客观真实棍棒的美术教师打击、扼杀。
照相机发明之前,手工摄影实际上便是绘画的主要社会功能。我一向认为伦勃 朗、委拉斯贵支、哈尔斯等西方古代大师们其实就是他们当时社会杰出的摄影师。 这并非抹杀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伟大的古代杰作除具备多种社会价值外,其中必 有美之因素。很“像”,很“真实”,或很精致的古代作品不知有千千万万,如果 不美,它们决无美术价值。现代美术家明悟、理解、分析透了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美 的因素及其条件,扬弃了今天已不必要的被动地拘谨地对对象的描摹,从画“像” 工作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是绘画发展中的飞跃。如果说西方古代艺术的主体是客 观真实,那么现代绘画则是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集中精力捕捉潜伏在客观物象 中的美,并将它奉为绘画的至尊。毕加索从古希腊艺术中提炼出许多造型新意,他 又将德拉克洛瓦的画作翻新,好比将一篇古文译成各种文体的现代作品。我国传统 绘画的主流始终是要表现对象的美感。
造型艺术成功表现动人心魄的题材和可歌可泣的史诗,中外美术史中不胜枚举。 美术工作者要大谈特谈形式美的科学性。要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具有独特成就的 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进行分析,来总结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也希望看到 更多美术作品有自己的造型美意境。当我看到法国画家沙凡奴的一些壁画,其间有 丛林、羊群、沉思的人们、正缓缓驶过小河的轻舟……我陶醉在作品的形象意境中。我完全不记得每幅作品的题目,我将这些作品命名为无题。我国诗词中也有不少标 为无题的作品。无题并非无思想性,只是意味深远的诗境难用一个简单的题目来概 括而已。绘画作品无题当更易理解,因形象之美往往非语言所能代替,何必一定要 用言语来干扰无言之美呢!
(摘编自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欣赏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画作,让我们重新感知“惯熟的”物件。
B. 艺术品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它的所有符号以及细节都体现着它的存在。
C. 古代杰出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艺术家对其所处社会的真实记录。
D. 我国传统绘画对客观物象美感的艺术表现,值得现代美术家去分析明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绘画作品的意义是由画家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画布上呈现的,它无法被定义和 分析,只能交由欣赏者去凝视和知觉。
B. 如果只是根据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背景等画布之外的线索,去理解他们的作品,那是无法真正欣赏绘画和艺术的。
C. 如果我们不明白知觉学派的要义,就无法找到合适的观看艺术品的方式,自 然也就无法欣赏“超过了客观的尺度”的儿童画,
D. 材料二将绘画作品的无题和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的无题作比较,是为了说明 绘画的形象之美更能体现意味深远的境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B.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C. 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D.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4. 在论述“绘画的形式”问题时,两则材料各有侧重。试简要概括。(4分)
5. 右图为吴冠中的抽象水墨作品《奔流》。有人认为:“儿童的胡乱涂鸦和现代派绘画大师的抽象画看起来一样,但其实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核桃树下金银花
弋 舟
迄今为止,我没跟谁说过我曾在十七岁时干过一个下午的快递员。
那年我十七岁出头,差不多算是从张桓(初中毕业后就去送快递的同学)那小子手里抢了一匹铁马,一路风驰电掣而去。本来也没什么目标,非要说有的话,我心里最初的方向纯然只是“透口气儿”之类的情绪而已。临近高考,你能明白我干嘛会想这么千。
结果是电动三轮车上载着的包裹驱策我将纯然的心理地标换成了玉林街。没错,那儿正是这件包裹需要派送的地址。我想,这并不难找。
然而,我述失在四月的时光里了。玉林街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迷宫啊。不过我才不在乎呢,不在乎被绕晕,不在乎妇女、闲汉、剃头匠次第在我眼前打转,不在乎骑着赤兔马却走了麦城。作为一个失败的胖子,我从来不在乎铩羽而归。
几圈之后,我看到一家杂货店门口蹲着个跟我一样胖的女孩,她穿了件阔大的老头衫,却长发披肩。
“我找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含。”
“找去呗。”
她一出声,我就知道我遇见了一个同伙。她的那种腔调,冷漠、无理,有点儿幸灾乐祸和缺心眼儿,诚然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腔调。“胖子,这里压根就不可能有飞机场。全是楼,全是楼啊。”
她盯着我身后的三轮车。我善意地错开一点儿,以便让她看得分明。我常常自诩为是一堵墙。你要知道,仗着一副庞然的身板儿,我可没少跟世界作对。怎么说呢,嗯,金风玉露,对她我却有股惺惺相惜的爱惜。
我示意她过来,瞅瞅车顶上的那只包裹。她倒是大方,凑过来看。
“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舍。”
“玉林街。”她重复一遍,“你完了,胖子。”
“难道这儿不是玉林街吗?”
我错开一步,看她身后的门牌号。没错啊,玉林十巷七号。旋即,我便知道我是真的完了。以“玉林”之名,至少有十巷之多,而这个包裹的单子上只大而化之地写着“玉林街”。
她当然是笑起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人冲着我笑,甚至我自己对着镜子冲自己笑,我都是不惮以恶意来揣测的,但此刻我不觉得她带有讥讽。
果不其然,她拍打着我的肩膀,说道:“没事儿,就一起找找呗。”
推着电动三轮车走了大约十分钟后,她指着排污沟边浓荫蔽日的树木说:“核桃树开花了嗦。”
顺着她的胖指头瞧,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了一种树。这树,大约有二十多米高,树皮灰白,纵向排列着浅纹,花苞完全颠覆我对花朵固有的认知,只在顶部有那么一点儿花的意思。
“我家地里种了好多核桃树。”她说。
我不觉得她这是在卖弄,因为很久以来,人们卖弄着的,早已经是种摇钱树之类的把戏了。可我还是感到了羡幕,除了种核桃树这事,还有她大大方方说出此事的从容和磊落。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也是个只配跟人吹嘘栽种了摇钱树的家伙。
“真不错。”我赞叹道。
她话头一转说:“还有金银花,我妈在核桃树下还种满了金银花。”
我一时有些转不过弯儿,仰着的脑壳不由自主地埋下来,好像生怕一不小心践踏了那核桃树下的金银花。没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
“知道啥是金银花不?”
“不知道,”我说,“噢不,我知道,冲凉茶的咯。”
我不想在她面前暴露我的无知,不是好强,竟只是温柔地不再与世界拧巴的心情。她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的眼神胖胖地对撞了一下。
“它还叫忍冬花。”她说,“因为开出来的花先是银白色的,再变成金黄色,才被叫成了金银花。”
她停了话头,发出一声缥缈的叹息,“马上五月了,田里的金银花就要采摘了。”说完这话,她便离我而去,仿佛直接去往田野里摘金银花去了。
只要想象一下当你从某个动人的、关键还是与某个人共享着的蓝图里突然被遗弃,你就会明白我当时的滋味。我当然是回不过神儿,何况我还推着辆电动三轮车,于是只能傻在那儿不动。这个胖子方才还因为有了另一个胖子的加盟而变得怀有了温情和善意,变得不再觉得自己纯然就是一个失败的胖子,变得鄙视自己的摇钱树思想,变得对植物学发生了轻微的兴趣,变得萌生了一丝去见识田园风光那种自己经验之外景致的愿望——变得就像他自己的一身肥肉那样柔软。
当年,在四月的玉林街上,你可曾看到过一个被雷懵的、茫然无措的失败的胖子?那天我骑着一辆抢来的电动三轮车,拼命地找,拼命地找。我找的既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也不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
我找到了,它在玉林六巷一号。我完全相信,今天你若是按图索骥,依然会在此看到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今天看一定显得寒酸,因为当年此地就不是什么堂皇的所在,然而最初入住的扎根者,肯定也壮志凌云,对未来抱有无端的信心与可被理解的妄想。
那天黄昏,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
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
(节选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10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十七岁的“我”,在一次送快递的过程中,邂逅了一位从农村来城市的女孩, 令“我”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B. “我”觉得胖是自己失败的表现,却又常常以此为傲,仗着“庞然的身板” “跟世界作对”,体现出一种矛盾的自我认知。
C. 女孩与萍水相逢的“我”谈论核桃树和金银花时,生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这与她后来突然“离我而去”不无关系。
D. 听了女孩对金银花的描述,“我”的脑海中出现“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 的幻觉,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在玉林街迷路时,反复强调自己“不在乎”,不以为意和淡定背后,是 掩藏不住的深深的挫败感。
B.小说的叙述语言活泼俏皮,又不失抒情意味,体现了一位十七岁少年对现状 不满、又天真单纯的个性。
C. 核桃树和金银花带给“我”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百合花》《哦,香雪》 中也有贯穿全文起类似作用的物象。
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口吻,讲述过程中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有 时相互交叠,使作品的意蕴更加丰富。
8. 小说在“我”找到职工宿舍后,以大段的内心独白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9. 对“我”而言,核桃树和金银花有着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孙炎,字伯融,金陵句容人。身长六尺余,面黑如铁,一足偏跛。持辨风生,举辞如云,以经济自负,常轻视章句儒,众中常自许曰:“孙炎男子,岂死蒿下耶?”会江淮大乱,今皇帝①渡江来金陵,闻炎名,召见与语,累千数百言,劝上延揽贤士,以成大业,上甚悦之。
己亥十一月,擢行省都事。是年十二月,会师克处州,择守者,咸以处在山泽间,盗贼凭结不解,难其人。上既才炎,遂以炎为处州总制,钱谷兵马之籍,悉以委之,不取中报,且以勅牒未署者付之,听其辟任。炎至,召城中民列阶下,谕之曰:“元之不为天佑,人共知之,今四海裂为七八,然吾观其志,皆无以生民为心者,得天下者,必吾主上也。主上不忍加兵,故命我面谕尔民,将以安尔,非厉汝也。”民叩头拜谢,誓不敢二心。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民赖以安,人人谓愿得孙使君治吾郡。
时秀民有才能者,皆伏居山谷中不肯出,炎为书遣使者招致之,而故中丞刘基、章溢、知府叶琛皆为处士所推。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不起,以一宝剑送炎。炎作诗以为剑当献之天子,我人臣不可私受,封还之。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基不答,逡巡就见,置酒与饮,论古今成败之事如倾峡,滚滚不休,基乃深钦叹之曰:“基自以为胜公,观公议论如此,基何敢望哉!”炎遂致基于京师。
壬寅二月,贼将李某、贺某叛,炎被擒。炎始绐以生吾能为若用,贺李知非其本情,恐留自遗患。以烤雁斗酒噉炎曰:“以此与公诀。”炎拔剑割雁,举卮酒曰:“嗟乎,我乃为鼠辈所陷,尔死,犬豕且不尔食。”贼持刀视,炎饮酒自如,贼叱其解衣,炎骂曰:“此紫绮衣,主上赐者,吾当服以死。”勿解,引枕而卧。贼不忍,伺其睡乃害之。
事闻,上嗟悼,以某年月日葬于金陵南门外聚宝山。
(方孝孺《孙伯融传》,有删改)
[注]①今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B.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C.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D.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 御/无事罢归为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伯融,“伯”表示排行;“融”字取自火神祝融,体现与名“炎”在意义上的 联系。
B. 勒牒, 一般指古代君王下达的诏书,属于国家公文,文中是指朝廷颁布法令的文书。
C.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皆海,故称;亦指天下、全国各处,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也可泛称奉命出使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炎虽然足有残疾,但善雄辩,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他看不起治章句之学的 儒士,不甘心默默无闻地老死民间。
B.在群雄纷争的年代,孙炎建议朱元璋广揽贤才,到任处州后,听闻刘基才名, 立即亲自登门拜访,可见其远见卓识。
C. 处州盗贼纠集,孙炎到任后安抚百姓,告诉他们朱元璋必能取得天下,他还组织训练地方武装,使百姓安居乐业。
D. 孙炎被叛贼擒获,将被处死时,大骂叛贼,饮酒自如,毫无惧色,至死不肯脱去紫绮衣,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主上不忍加兵,故命我面谕尔民,将以安尔,非厉汝也。
(2)炎始绐以生吾能为若用,贺李知非其本情,恐留自遗患。
14. 刘基最终为何答应孙炎的邀请出山?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 题。
赠 别
许浑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①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②。
[注]①双毛,指头发黑白二色相杂。②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中用“轮蹄”指代眼前如川流不息迎来送往的车马。
B. 颔联的表现手法,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相似。
C. 从颈联可知,这首诗的赠别对象是将要投身仕途的友人。
D. 全诗以回忆与友人耕钓的美好时光作结,显得洒脱自然。
16. 这首诗的颈联包含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岁月易逝、时不我待,表达对有才德的人无法施展的思虑。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着“月”字,借助其他景物 来描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3)《阿房宫赋》描写秦王的奢侈无度和残暴统治,让百姓心中充满恐惧且极 度憎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实事求是,今年的春晚还有进步的空间,语言类节目____________,歌曲类节目缺少 “冬天里的一把火”,但整体舞美色彩呈现令人_____________,浮想联翩。
这台节目有主导色彩中国红,但没有太多“炸裂”的色彩,许多节目的舞台背景选择了桃红、天青、蔚蓝、群青等。这样的色彩回归含蓄与韬光,热而不闹,深水静流,给人生机,令人遐想。 舞蹈《碇步桥》,唯美多情。正是江南好风景,少女翩跹过前溪。整体色调就是天青色,悦目舒心,从容安静。仿佛眼前,又远在天边;可以触摸,最好是感受。正符合当下心境,三年苦守, ,迎来一片天青色。这是心灵治愈的色调,清淡,希望,温良,这是新征程的春莺试啼,正迎来以 色彩为象征的平和好日子。
世间万象,目遇之而成色。不必过分“往心里去”,不必计较色彩的象征意义, 看了舒服就好,想起生活的颜色就好。今年的春晚做到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往心里去”所加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雷锋”这面金字招牌,被一代代雷锋传人擦得更加闪亮。
B.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
C. 众所周知,机器学习技术如同一个非常难以预测的“盲盒”。
D. 即使是在遭遇“卡脖子”的半导体领域,中国也拥有大量优秀人才。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既典雅又活泼,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们常说气候逐渐变暖,使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 ① ,真的是这样的吗?实际上,海平面上升主要不是因为冰川融化,因为全球平均气温的增幅有限,现在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受热后体积膨胀。由于气候变暖,从海水表层一直到大概两千米深度, ② ,导致海水体积膨胀。这个原因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大概占了三分之二,只有三成左右的海平面上升是来自冰雪融化。不过,随着未来冰雪融化的增多,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现在海平面升高的速度大概是一年3毫米左右。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估计到 本世纪末,海平面大概会上升接近1米。 ③ ,因为海平面上升1米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台风、天文大潮,海平面会升高很多,水量会急剧增大,影响非常严重。并且它会慢慢侵蚀海岸线,这个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对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是沿海低洼地和岛屿,所以在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里面,许多低洼地和小岛国组成了联盟。因为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海平面上升1米,差不多就是灭国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时间2月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吴易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来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回溯吴易禺的网球生涯,18岁时包揽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男单和男双冠军,进入职业网坛后,他受到训练和伤病困扰,一度暂停比赛,个人排名也遭遇断崖式下滑。但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做到更好:“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感叹:“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语文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7分)
1.(3分)C(材料一第一段强调欣赏绘画可以将我们从一味强调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中出来,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第三段提到绘画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是一场自足的景象,即强调艺术高于生活。所以杰出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并非体现在艺术家对所处社会的真实记录。)
2.(3分)B(A选项错在“无法被定义和分析”、“只能交给”。材料一原文中说“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说明意义是可以被定义和分析的。另外根据材料绘画作品的意义也可以在画布之外寻找。C选项错在“如果...就...”。材料一中说了知觉学派的要义——按照提示去凝视、知觉画作(A),欣赏“超越了客观的尺度的”儿童画需要感受儿童画作中的感受、感觉、错觉(B),A不是B的必要条件,也就不能就“如果...就”的句式来连接。儿童画也不能够D选项错在“更能”,原文中没有比较。)
3.(3分)A(①材料一侧重艺术欣赏,材料二侧重艺术创作。②选项中——A“论画”是艺术欣赏 ③选项中——B“故画竹”是艺术创作 ④选项中——C“所画者”“逸笔草草”是艺术创作 ⑤选项中——D“作画”是艺术创作)
4.(4分)
材料一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论述绘画的形式和主题不可分,要通过感知作品的表现形式去理解意义。(2 分)材料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现代绘画要寻求对形式美的发挥与创造。(2分)
5.(4分)
儿童的涂鸦主要凭感受与感觉,而画家的创作是通过独特的手法,用各种各样的细节构成“有序整体”,并非随意创作。(2分)儿童的涂鸦是乱涂乱画的成果,而绘画大师的作品是画家有意识地跟原有绘画理念作斗争的产物,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放和超越。(2分)
(二)(18分)
6.(3分)D(①错在“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②这个设错是命题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将考察对象作最近义联想导致错误。例如这个题,“田园风光”的最近义联想便是“自然和自由”。③其实表现的是“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即“改变自己”的含义。)
7.(3分)C(解析1:《百合花》中百合花是被子上的图案,对主人公并未起到“超越性的精神领悟”的作用。解析2:第7题C,“起类似作用”即带给“我”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这一作用,“我”是指主人公,小说中主人公因“核桃树金银花”获得“超越性的精神领悟”;而在《百合花》和《香雪》里没有这样的物象,这个“精神领悟”是作品中人物的感受,而不是读者的理解。解析3:《百合花》《哦,香雪》中的物象“百合花”“火车”“文具盒”,都属于有具体:象征意涵的小说物象,“核桃树和金银花”在小说中很难说具体象征着什么,但它们带给主人公“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这也是《百合花》《哦,香雪》中的物象不具备的作用)
8.(6分)
①职工宿舍的普通寒酸,与最初入驻者的壮志凌云形成对照,表达对积极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②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③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营造出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内涵。(每点2分,共6分)
9.(6分)
①核桃树和金银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②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③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6 分,答出一点得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10.(3分)A(A:“有寇”和“无事”形成对称句式,御后无前断,
B:“将将教习之”,第一个将是动词带领,第二个将是名词将领。)
11.(3分)B(文中原文是“且以勅牒未署者付之,听其辟任”,看到后面的“辟任”就能知道这里的“勅牒”是授官文书,而不是朝廷法令。)
12.(3分)B(这里有两个信息和选项不符:①孙炎没亲自拜访,而是写信②是刘基迟疑不决前来见孙炎)
13.(8分)
(1)主上不忍心使用武力,所以命令我当面告诉你们,我们会让你们生活安定,不会残害你们。(4分)
(2)孙炎开始用“让我活下来可以为你们所用”这样的话欺骗他们,贺某、李某知道这不是他的本心,害怕让他活下来会给自己留下祸患。(4 分)
14.(3分)
①受孙炎恪守君臣之礼的感召。②钦佩孙炎的才华。③感受到孙炎再三邀请的诚意。(每点1分,共3分)
(二)(9分)
15.(3分)D(尾联是想起自己以前十年的耕种垂钓生活,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衔泪语”是叫人怎能忍得住泪水,所以是不是洒脱自然。B选项考查了“无理而妙”的手法,学生不够熟悉,反应不过来。)
16.(6分)
诗人想着友人何日能荣归故里,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待,既有对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仕途艰难的担心。感慨潘岳未老先衰,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华发早生的人生境遇的感慨,“秋”字语带双关,包含对美好年华已逝的悲叹。
(三)(6分)
17.(6分)
(1)汩与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3)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10分)
18.(3分)差强人意 耳目一新 云开雾散
19.(3分)A(A选项“雷锋”此处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其他选项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20.(4分)以短句为主,间以对句,整散结合;多用四字语,嵌入古诗名句。
(二)(10分)
21.(6分)①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温度都在增高 ③不要觉得这1米少
22.(4分)
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是沿海低洼地和岛屿,所以在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里面,许多低洼地国家和小岛国组成了联盟。
四、作文(60分)
解析见开头
来源于:学东智趣语文